开云手机版登录入口

消费结构升级将迫使零部件企业提高多项竞争力
发布时间:2016-10-13 00:00:00

来源:安邦信息

据悉,受工信部委托,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和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研究会组成联合课题组,从去年开始对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现状进行了调研。调研结果显示,目前,中国零部件企业工业产值约为3.8万亿元,主营业务收入达到3.5万亿元。行业平均利润率在6%8%,仅为外资企业的50%左右。这种状况主要是由国内汽车零部件企业“小而散”的特性所决定的。数据显示,目前国内零部件行业约有10万家生产企业,其中年产值达2000万元规模以上企业约1.3万家。从企业性质分布看,小型企业占62%,中型企业25%,大型企业仅9%

课题组负责人董建平认为,目前国内汽车产业链在完整、自主、完全、可控的目标下仍然有比较大的提升空间。主要是在关键核心技术缺乏,产业链有短板,企业综合实力欠缺,上下游支撑不足,品牌溢价能力差。这一方面是由于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的研发投入较少。数据显示,2016年上半年,国内95家公布了研发费用(或技术开发费用)的汽车零部件上市公司累计研发投入为73.66亿元,相比上年同期的65.47亿元增长了12.53%。但也仅占95家公司总营业收入的2.89%。其中,66家公司研发投入保持增长,占总数的69.47%。总体来看,汽车零部件上市公司总研发投入增幅,与行业总体营收近两成的增幅相比,有较大差距;企业规模的持续扩大,并没有带来研发投入的相应增长。

另一方面,受技术壁垒影响,国内整车零部件产品在高技术壁垒和核心部件方面难有突破,包括发动机动力组成、电子电器系统通用产品、能源专用部件等部分关键、高精尖、高利润产品主要依赖进口。例如,目前国内汽车市场上,汽、柴油发动机主要受日本三菱、五十铃所垄断;重型柴油机由美国康明斯公司垄断;德国博世、美国德尔福(原通用汽车零部件分部)、日本电装(丰田集团下属企业)几乎垄断了所有中国电喷市场份额,其中仅德国博世一家的市场份额就超过了60%;以德尔福、伟世通(原福特汽车零部件分部)、法国佛吉亚为代表的跨国零部件巨头几乎为国内大部分的乘用车生产企业设计、制造内饰与外饰部件。作为全球最大的新车销售市场,中国消费者每购买一辆车就会为这些企业提供数百到上千元不等的利润。

中国汽车市场除了销售规模在较快增长外,最大的特征是消费升级在加速。豪华车和SUV在销售中所占比重的迅速提升正式这一状况的体现。而消费升级的大趋势下,消费者对汽车产品品质、品牌要求都在大幅度提升。很多自主品牌企业为了适应市场需求,已经完全进入正向研发轨道。对整车品质要求的提高传导到零部件领域,这要求零部件的生产和研发要跟上整车发展的步伐。汽车生产工艺的升级实质上是整个汽车产业链条的升级。

但随着自主品牌竞争力的提升,从发达国家引进关键技术的成本和困难度也逐渐增大,国内一些自主零部件企业开始寻求海外收购。去年3月,中国华工橡胶以70亿美金收购意大利轮胎巨头倍耐力,成为其最大股东,持股比例达到65%,这是迄今为止中国制造业最大的海外并购案。6月份,维柴动力以21亿美元收购德国供应商Dematic Group,直接和间接的持股比例达到了83.27%

不过,随着中国零部件企业在世界市场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中国企业暴露出的与国际知名企业的差距已不仅仅限于技术层面。国家信息中心信息资源部主任徐长明曾表示:“现在讲中国和国外企业的差别,技术差距大概5年,管理差距10年,文化差距在15-20年。”随着中国社会整体向拉动消费型社会转变,以及汽车市场消费结构不断升级,汽车零部件企业应在技术研发、营销管理和企业文化等多方面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