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源:中国汽车报网
2016年既是“十三五”开局之年,也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元年。汽车产业作为国家先导性产业,在增强内生发展动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方面备受关注。“十三五”时期是产业转型升级重要战略机遇期,在这一战略机遇期内,如何逐步实现由大到强,推进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塑产业发展新动力成为我国汽车产业核心要义。
■供给侧改革 重在改革 扫清障碍
在供给侧改革频繁见诸媒体报端的当下,如何树立正确的观念、深刻理解供给侧改革的重点和路径成为当务之急。基于此,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吴晓华在泰达汽车论坛上给全体汽车人上了一堂关于供给侧改革的讲解课。吴晓华强调,供给侧改革的目的是为了帮助我国经济最终平稳渡过缓慢增长期,它不同于一般的产业结构调整,也并非着力于普通的产品升级换代。供给侧改革不能“成为一个筐,什么都往里装”,工作重点在于改革,通过改革为产业发展清除障碍和阻力。对于汽车产业的供给侧改革,工业和信息化部原党组成员、总工程师朱宏任建议,应推进节能汽车与新能源汽车共同发展,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同时注重节能汽车的升级。同时在基础能力、技术体系、体制机制等方面积极创新。
汽车产业政策实施多年,业内早已多次呼吁对此进行修订或调整。吴晓华透露,为落实“产业政策要准”原则,目前相关部门正在开展汽车产业政策是否需要转变为竞争政策的研究工作。“产业政策是‘选将军’政策,重点在于选拔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汽车企业,而竞争政策则将致力于为企业发展提供相对公平和公正的政策环境。”吴晓华说。不过,是将经过调整后的产业政策与竞争政策并行实施,还是用竞争政策完全替代产业政策,目前尚处在研究阶段。
■管理思路 简政放权 市场主导
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上半年新实施或发布的与汽车产业相关政策达30多项,随着产业供给侧改革的深入推进,相信新政的数量远不止于此。总结新政的总体思路,简政放权、放活市场成为主旋律。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司副司长瞿国春表示,工信部牵头开展的中国汽车产业中长期规划(2016~2025)编制工作已有初步成果,规划中提到的产业发展六项措施中,深化体制改革、改革管理体制、强化法制化管理成为重点。这一点在国家发改委产业协调司处长吴卫的演讲中得到证实:“根据要求,国家发改委近期已上报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2016版),我们将大幅下放有关权限,同时完善投资项目的相关条件,通过简政放权来简化和优化投资项目管理方式。”
与此同时,汽车产业相关的财税政策也有了新动向。“新能源汽车消费补贴政策的初衷是培育初级市场,实践证明行之有效,但长期执行会导致企业患上政策依赖症。”
财政部经济建设司副司长宋秋玲说,“为此,中央财政将突出机制创新,建立可持续的市场扶持政策,一方面完善补贴政策,建立遴选机制和淘汰机制;另一方面坚持市场取向,探索建立市场化的长效机制。”宋秋玲强调,相关部门将落实补贴政策退坡机制,以此建立企业通过技术进步手段向市场求生存、求发展的紧迫感。
■战略与技术 智能、节能、高端三化并行
如果说企业发展新能源汽车技术的紧迫感还需通过建立补贴政策退坡机制来推动,那我国车企早已认识到掌握传统汽车关键核心技术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对此,广汽集团执行董事、副总经理吴松深有感触:“广汽集团的研发人员从2006年的50多人发展至今,队伍已扩充至2700多人,在确立跨平台模块化架构G-CPMA后,产品实现了全面提升。”接下来,吴松透露,广汽将在“十三五”期间实现电动化、国际化和网联化三方面的重大突破。
为帮助自主品牌快速发展,此次论坛上行业专家也为自主品牌发展路径建言献策。在传统技术层面,环境保护部大气环境管理司处长韦洪莲建议,新《大气法》对企业生产销售超标的机动车处罚条款的严格程度前所未有,汽车企业应在产品一致性的保障工作上下苦工;在新技术领域,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汽中心”)党委书记于凯强调了智能网联汽车的重要性,智能网联技术不只给汽车产业各领域既有体系带来冲击,也蕴育了产业转型升级的难得机遇;在品牌建设方面,中汽中心资深专家黄永和认为,自主品牌迈向高端化还需加大研发投入和提高自主知识产权产品比例。
“未来五年是中国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对于自主品牌来说,需快速实现关键核心技术的突破、商业模式的创新和品牌竞争力的提升,最终将我国建设成汽车强国。”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部长赵昌文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