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源:南方日报
继格力电器大手笔收购银隆新能源汽车之后,广东又一IT企业中兴跨界进入当下最热的新能源造车潮之中。
日前,记者获悉,中兴智能汽车项目将落户珠海,分两期实现最终2万辆新能源客车、专用车1万辆的生产能力,并计划生产新能源乘用车。
可以说,中兴跨界迈入新能源汽车领域,正是当下新能源汽车造车热的一个典型注解。不过,面对着这一波新能源汽车投资热潮,在刚刚落幕的泰达论坛之上,从发改委、工信部、财政部三部委相关负责人表态来看,新能源汽车的产业政策,将会加快收紧,包括调整产业准入门槛、财政补贴政策,等等。
数据显示,我国汽车企业有新能源汽车产品超过200家,包括乘用车、客车、专用车领域,在累计获得生产许可4000多个车型当中,实际上能够投产的车型在四分之一左右,市场的成熟度和竞争力并不是很强。
新能源造车热潮持续
据了解,中兴通讯将在珠海市金湾区设立新能源汽车总部基地,从事新能源汽车研发、设计以及生产制造等。按照规划,中兴智能汽车项目共占地约1200亩,分两期建设发展。其中,一期占地面积约为600亩,将在今年开工建设,届时达到年产新能源客车1万辆;而二期项目将达到年产新能源客车整车2万辆、专用车1万辆的生产能力。更为关键,中兴通讯未来迈入新能源乘用车领域。而项目达产后,预计产值可达1000亿元。
就在中兴通讯新能源汽车落户的金湾区,
与中兴通讯、格力布局商用车相比,在长三角区域,资本布局新能源乘用车市场更为大胆。
与此同时,汽车之家网站创始人李想打造的“车和家”常州工厂则正式奠基,该厂2017年投产,目标产能30万辆,产品主要锁定小型电动车和市场高速增长的SUV市场。
可以看出,短短一个月时间,仅仅这4家非传统车企,便为今后设立下了超过70万辆的新能源汽车规划产能。
准入门槛未来将持续提升
今年前7月,我国新能源汽车生产21.5万辆,销售20.7万辆,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119.8%和122.8%。其中,纯电动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6.2万辆和15.3万辆,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156.4%和160.9%;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销均完成5.4万辆,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53.7%和57.6%。
“今年开始到2020年,大概每年会有20万辆的增长,到了2020年有可能到汽车总产销量5%左右,也就是100万到150万辆的样子。”国家863计划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重大项目监理咨询专家组组长王秉刚指出,而到2020年到2025这五年,有可能要经过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增长期,到2025年可能产销量达到400万辆,占比是10%左右。
正是巨大的发展空间,让各路资本相拥而入。据初步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现在汽车企业有新能源汽车产品就有200多家,包括乘用车、客车、专用车领域。在累计获得生产许可4000多个车型当中,实际上能够投产的车型在四分之一左右。在动力电池方面,有大概两三百家动力电池企业和系统供应商。
“新能源汽车虽然近些年增速很快,对于未来的预期大家也受到社会各方面的关注导致了短时间内各方面资本大量聚集。不过整体上产品质量、安全性、核心技术还是突出得不多,一般化的或者低水平的产品还比较泛滥,并且很多市场的成熟度和竞争力并不是很强。”发改委产业协调司处长吴卫表示,为了有效防范产能过剩,随着汽车产业市场化程度越来越高,投资主体逐渐多元化,未来将更多采用综合性措施,包括政策引导,信息预警,市场监管和退出机制综合来调控实现有效防范产能过剩的风险。
其中,新能源乘用车的企业建设将严格执行去年颁布新建乘用车电动车的管理规定,逐步的提高准入条件,来防范新能源汽车领域、新的低水平的盲目发展,使得新能源汽车领域能够培育出优势的企业。
吴卫表示,未来将通过加强制度的创新,建立支持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长效机制,包括建立碳排放的交易体系等等。
补贴标准将会一降
为了给新能源汽车降温,除了不断提升准入门槛,财政部还将调整补贴政策,调高技术门槛,落实补贴退坡,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朝着健康方向发展。
“消费补贴的政策初衷是培育初级市场,实践证明这种方法是行之有效的,但长期执行这样一种政策,企业容易患上政策的依赖症,缺乏技术研发和产品升级的动力和压力,行业容易出现低水平的盲目重复扩张。”财政部经济建设司副司长宋秋玲表示,要把新能源汽车这一战略新兴产业做大做强,最终还是要建立市场化的长效机制,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
数据显示,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在过去6年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2009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不足500辆,到2015年已经达到了30万辆。今年前7月,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20.7万辆,同比增长122.8%。
未来,相关部门一方面是完善补贴政策,建立遴选机制和淘汰机制;另一方面坚持市场取向,坚持产业发展的长效机制。
据介绍,财政部将会将提高技术门槛,强化补贴政策对促进技术进步,规范守信企业的正向激励作用,保持2016年总体稳定的前提下,不断提高补贴的技术门槛,使技术先进、市场认可度高的产品获得补贴,推动企业加快技术创新,促进优势企业做大做强。同时,健全监督监管体系,进一步明确责任主体,加强财政资金的管理,堵住骗补的漏洞,对于管理制度不健全,审核把关不严,存在企业骗补的地方要依法追究相关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