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汽车工业信息网综合整理
中国汽车报网:汽车行业集体发声
反对贸然放开合资股比
“汽车工业对国家经济发展、科技进步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国家应该掌控、支持行业发展。放开股比将导致我们失去主导权。”中汽协常务副会长董扬认为,汽车股比的放开,可能会影响到国防安全、经济发展等国家核心利益。目前,在股比限制下,合资企业的发展还可以由合资双方协商推进,一旦放开股比,合资企业在零部件采购方面将更倾向于外资企业,极有可能陷入中等发达国家陷阱,造成有经济无主导权的局面。
数据显示,2012年,汽车及关联产业的工业增加值达8.3万亿元,占国民经济总值的16%;创造就业3000万人,占我国城镇就业人口的11.2%。2013年,汽车及关联产业创造税收超过1.5万亿元,占比14%,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汽车行业股比放开关系重大,需要慎重考虑,不应该放开,也不急着放开。”东风汽车公司战略规划部战略规划处处长李勇表示。
此前,有业外专家认为可以考虑汽车股比的循序渐进放开,有利于形成更加开放和自由竞争的市场,中汽协和国有车企集团在股比问题上被认为是“保守派”,对此,中汽协副秘书长叶盛基表示:“中汽协不是保守派,而是理性派。股比放开攸关汽车行业发展,而汽车行业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关系国家的经济、安全,我们要用负责任的态度看待这个问题。现在不宜放开,至少还需要5~10年的时间。”
汽车合资股比之所以被要求放开,主要是在中美BIT谈判中,美方要求中国放开,这是我国参与国际经济贸易活动被要求履行的对外开放条件之一。涉及国家谈判,就一定涉及利益博弈,假如我国必须放开汽车整车领域的合资股比,能换来什么有利条件?
“美国之所以要求我们放开汽车业合资股比,就是看到了我国汽车市场这块‘大蛋糕’,千方百计想多分一杯羹。如果国家出于政治、经济压力必须放开,那么,也要考虑放开之后能给我们带来什么有利条件,值不值得牺牲汽车业的合资股比,这是有关部门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如果放开股比得不到等价交换,我认为坚决不能放开。”北汽集团战略规划部部长徐利民表示,放开股比不仅关系国家、汽车企业的经济利益,更关系着整个汽车行业的发展,从目前来看不宜放开。
中汽协副会长兼秘书长吴绍明也强调,一定要站在国家整体的角度思考股比放开问题,要从汽车产业的战略地位和作用,从国家战略、国家安全、社会稳定的高度认识这个问题。“在我们的市场已经放开的前提下,股比还要再放开?这将对汽车行业的发展造成巨大伤害。”吴绍明说。
长江商报:国内车企“股比放开”可缓行先试
国家层面要求放开,汽车行业却要求缓行,“股比放开”到底动了谁的奶酪?
上述武汉一车企负责人认为,完全放开股比限制只是时间问题,“国内车企只有更加自信才能坦然面对这一变化,这需要我们加强自主创新水平,真刀真枪地和国外车企竞争。”
吉利汽车董事长李书福就曾公开支持放开合资股比:“制约中国自主品牌汽车发展的绝对因素便是股比限制。若放开股比,即便面对外国汽车企业在华独资公司的竞争,也能得到政府的支持。”
中国电子商务协会一位负责人向长江商报记者举例称,我国加入世贸初期,电子技术等行业被认为将受到毁灭性打击,然而从现状来看,格力、海尔等企业不仅没有丢失市场,反而在国际市场上大放光彩,同时也涌现出华为、小米等科技型企业,“市场放开是大势所趋,畏首畏尾不如积极面对。”
时代周报:车市变局
自主品牌汰弱留强之战序幕拉开
今年上半年整体汽车市场表现呈现回暖的态势,但仍有业内人士对此情况表示了担忧,此番行情仍然是此前购置税减半政策效益的延续,但是到明年该项政策的后遗症会凸显,届时中国汽车市场会出现一波低增长或负增长,无论是合资还是自主都会面临巨大的压力。
综合目前各方的表态来看,汽车行业股比限制的开放已经是可以确定的情况,从四大汽车集团和三大机构集体请愿也能感受到业内人士对于股比开放的焦虑心态。汽车市场高级分析师张志勇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开放是肯定的,但是不是今年开放还不能确定,毕竟消息放出来的时间有点短。
曹鹤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汽车行业近几年会进入一个比较低速的发展,今后五年有可能会出现两年时间的负增长,因此在这样的局面下,把持股股比适当地放开,鼓励跨国企业把更多的技术和资金投入到中国市场来,是一个正常的发展思路。
但是股比限制的可能不会一下全面放开,曹鹤对此表示,预计这两年会有2-3家的企业会进行试水,因为全面放开合资股比会涉及修改产业政策的情况,产业政策此前有过一次修改,但是股比没有变化,在产业政策当中合资企业的50:50还没有变更,那就必须按照产业政策执行,要突破的话就要先修改产业政策。预计试水的企业全面放开且表现稳定之后,有关部门会根据既成事实在做决策,届时会从其他方面去鼓励或限制外商的投资行为,就可能不再是讨论股比的问题了。
对于拥有较多合资项目的自主汽车集团如何应对股比限制开放问题,张志勇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只有努力发展和提升自主品牌的产品力和品牌力,除此之外别无他法。
虽然从国有大型企业的角度来看,开放股比限制会面临损失与挑战,但或许也是激发中国汽车自主品牌真正成长起来、独当一面的关键。